文檔介紹:
《金子》教學設計
第一課時
教學目標:
1.知識技能目標: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,學會“坑、附”等10個生字,理解新詞,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,讀懂課文內容。
2.過程方法目標:以學定教,通過創設情境,討論、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、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。
3.情感態度目標:體悟彼得·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,終于獲得了成功,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獲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,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。
教學重、難點:
1.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,學會“坑、附”等10個生字,理解新詞,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,讀懂課文內容。
2.體悟彼得·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,終于獲得了成功,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獲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,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。
教學過程:
第一課時
一、 話題導入,揭題
1. 話題導入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,能告訴大家,你的夢想是什么嗎?
你認為我們要靠什么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?(生交流)
2. 揭題(板書課題,生齊讀)
二、 檢查預****整體感知
1. 出示要求,自讀課文
要求:(1)讀準字音,讀通句子,不添字不漏字。
(2)想象課文中的人們有什么夢想?最后,他們出現了哪兩種不同的結果?
2. 生自由讀課文,思考。
3. 檢查生字情況,相機正音。
4. 交流剛才的問題,并板書兩種不同的結果。
5. 師:淘金者大多一無所獲,而彼得卻找到了真金。此時,在你心中,產生了怎樣的疑問?(為什么彼得能得到真金,他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呢?)
三、讀悟比較,探究原因
(一)學****1~3自然段
1. 指名讀1~2段,相機正音
2. 默讀這兩段并思考: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?
3. 師生交流,課件依次出示:
相同之處:①都想找到金子。②他們都一無所獲。③都“蜂擁而至”,相機理解這個詞,并說說從中感受到什么?④都在河床上挖出許多大坑。理解“河床”一詞。⑤都是道聽途說,沒有根據。
不同之處:絕大多數人掃興離去,彼得卻不甘心落空。
4. 默讀第2自然段,畫出彼得的做法。指名讀句。
5. 從彼得的做法中,你覺得他與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?
6. 通過比較,大家都覺得彼得要比其他淘金者有毅力,能吃苦耐勞。然而——(師引讀)埋頭苦干了幾個月,彼得幾乎——,也沒有——,面對著坑坑洼洼的土地,他——。
7. 師:剛才大家不是說,要實現夢想就要努力、
內容來自淘豆網www.okledlighting.com轉載請標明出處.